生活中不少特发性震颤患者虽频繁服用西药,却依然手抖不止、心悸不安,明明知道要平肝熄风、镇静安神,可服了不少诸如天麻钩藤饮、镇肝熄风汤之类的成药,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,震颤反复发作,甚至逐渐出现畏寒肢冷、精神萎靡的情况。
百次止颤不如一次扶阳,这看似未直接“止颤”,却点明了许多震颤症候的根本——比起一味平肝熄风,为身体补充温煦的阳气往往更为关键。中医认为,特发性震颤的病机虽以肝风内动为标,但其根本常与阳气不足、气血亏虚有关。
正如古人所言:“无阳则阴无以生。”人体的阳气,尤其是脾肾之阳,是维持气血运行和濡养筋脉的原动力。阳气充足,才能推动气血上荣于脑,濡养四肢百骸,维持肢体的正常活动。所以,很多人的震颤,表面是“风”是“动”,深层却往往是阳气不足、气血亏虚。这个时候温补阳气、益气养血,再配合平肝熄风,才是从根本上调节阴阳平衡的治法。
展开剩余31%《景岳全书》中记载的建中汤类方,正是这一思路的代表。方中虽药味不尽相同,却配伍精当,体现了“建中焦脾胃之阳”的核心思想。黄芪、人参补气健脾,益气生血;桂枝、白芍调和营卫,温经散寒;当归、川芎活血化瘀,濡养筋脉;甘草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,诸药合用,温而不燥,补而不滞,助阳益气、调和阴阳。
通过温补脾肾之阳,使气血生化有源,筋脉得以濡养,则震颤自止。同时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可酌情加入钩藤、天麻等平肝熄风之品,以增强疗效。总之,治疗特发性震颤,不能只着眼于“风”和“动”,更要重视阳气的根本作用。通过温补阳气、益气养血,从根本上调节阴阳平衡,才能真正缓解震颤,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中鑫优配-股票杠杆公司-正规股票平台-免费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