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军苏-30SM战机咬住乌军直升机的尾巴,飞行员手指扣上机炮扳机——这本该是教科书般的猎杀时刻。可结局?炮弹擦着目标飞过,最后还是靠R-73导弹收了场。这场面在俄乌战场不算新鲜,机炮在现代空战里的位置,尴尬得让人心疼。
机炮的委屈,得从越南丛林上空说起。当年美军F-4“鬼怪”迷信导弹,拆了机炮轻装上阵。结果被北越老旧的米格-17用机炮打得哭爹喊娘——AIM-7导弹命中率惨到9.3%,响尾蛇也好不到哪去。这记耳光太响,美军连夜给F-4焊上M61“火神”机炮,每分钟6000发的金属风暴成了救命稻草。
可历史就爱开玩笑。当各国哼哧哼哧补装机炮,空战却彻底变了天。1991年海湾战争,伊拉克米格-25PD隔着60公里一发R-40导弹送走美军F/A-18;2022年俄乌战场,苏-35在217公里外甩出R-37导弹刷新狙杀纪录。机炮?连当配角都勉强。
展开剩余58%俄乌战场简直是机炮的“社死现场”:
米格-31BM隔着两百多公里点掉乌军战机,机炮射程还不到人家零头; 苏-30SM用机炮打直升机,活像高射炮打蚊子,导弹出手才搞定; 最扎心的是乌军米格-29,用机炮扫射无人机,反被碎片崩了自己一脸。俄军飞行员说得更损:“带机炮就像揣把左轮手枪——99%用不上,就怕那1%的万一。”可这“万一”代价不小:米格-31的GSH-6-23机炮射速9000发/分,理论上能拦巡航导弹,但炸开的破片可能先掀翻自己。
支持保留机炮的,无非抓着两根稻草:电磁干扰可能逼空战重回狗斗,以及F-22弹舱里区区6枚导弹不够霍霍。可现实更骨感——F-22的M61A2机炮系统死沉350公斤,能换3枚AIM-120导弹;苏-57开炮时震动直接干扰雷达精度;第六代战机的激光炮已在路上,无人机蜂群更让机炮彻底抓瞎。
讽刺的是,各国空军愣是舍不得拆这门“祖传手艺”。F-35A留着M61,苏-57硬塞进GSH-30-1。哪是迷信武器?分明是给飞行员留个“勇气按钮”。当卫星失灵、导弹打光,摸着冰凉的机炮扳机,好歹能骗自己“还没输透”。
机炮像战机上的瑞士军刀——九成功能用不上,但缺了它总觉得少点底气。导弹告警器尖叫时,手指搭在扳机上的触感,是人类对抗科技洪流的最后倔强。无人机和AI空战的时代,机炮终将躺进博物馆。但在那之前,这门1915年诞生的老家伙,仍在钢铁与硅晶的夹缝里,固执地守着人类空战最后的浪漫。
发布于:江苏省中鑫优配-股票杠杆公司-正规股票平台-免费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